红山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约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主体为5500年前,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红山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神秘精美的玉器,从各类出土报告分析来看红山文化玉器小件较多,典型器为玉猪龙、马蹄形器、勾云形佩、玉枭、玉龟等,c型龙发现较少,就现有的出土报告和各大博物馆馆藏的显示总共不超过5件,最著名的是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红山文化遗址中的c型玉龙,由于它已经具备了龙的基本特征,而且是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龙文化的实物,因此被喻为“中华第一龙”。
良渚文化玉器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是在查找资料前www.wt369.net网站网编就听说过的中国史前古玉黄金时期,代表了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以磨光黑陶和精美玉器为主要特征,而中国史前玉器文化公认的最高峰也是这一时期,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而其深涵的历史文化底蕴,更给世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良渚玉器包含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相当精美。
大溪文化玉器
大溪文化约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距今约6000~5000年,玉器主要出土于四川巫山县大溪遗址和湖北松滋县桂花树的大溪文化墓地,作为中国出土最早的玉器之一。这一时期的玉器形体较小,器类有块、璜、璧、环、坠等,均为扁乎状,其中以块、璜的数量为最多,块的形状也不十分规整,璜的两端有穿孔,半璧形璜外缘刻成连续锯齿状,其装饰手法是大溪文化玉器独具特色的工艺,大溪文化的主要历史意义在于史前玉石文化的研究,这以地区的玉器和原始文化玉器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为史前玉器的研究提供了实物参考资料。
大汶口文化玉器
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位于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石器磨制精美,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这一时期中国的古玉还未出现玉琮,而多玉环、玉坠等装饰品,这是大汶口文化玉器的特色,玉串饰是新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组佩造型,在大汶口文化玉器装饰品中占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