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中国16个传统节日

时间:2024-12-24

中元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遗

中元节又称亡人节,节日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节日习俗主要包括: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秋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遗

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的最后一个,节日源自天象崇拜,起源于上古时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年节齐名,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上巳节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日期不确定?寒食节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虽经东汉周举、三国曹操、后赵石勒、北魏孝文帝等多次禁断,却屡禁屡兴,寒食习俗蔓延国内部分地区,深入民心。

春节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主要习俗有剃龙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

端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非遗国家非遗

中国传统节日有几个能称得上“全能”呢?www.wt369.net网站小编提名端午节,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节日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清明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遗

一年中国传统节日表中清明节是比较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七夕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非遗

七夕节是中国16个传统节日中人气超高的一个,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