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记
四大南戏之一的《白兔记》被改编成各种剧目,作为湘剧高腔整本大戏一直饱受欢迎,1949年前,剧本保留较全,然活在舞台上的仅《打猎》、《回书》、《磨房》三折,前二折“为小生重头戏,兼有雉尾生、娃娃生表演特色,载歌载舞,唱做并重,运用翎子、打带功技,要求演员颈、臂、腰、腿功底扎实,表情、眼神多稚气,是湘剧小生看家戏”,20世纪30年代以来,著名小生吴绍芝演此剧独领风骚,后有女小生王玲芝饮誉剧坛。湘剧、辰河戏、祁剧、衡阳湘剧都有此传统剧目,但保留折数多少不等。
投笔记
《投笔记》最早是明朝著录的传奇剧本,描写的是东汉班固投笔从戎的故事。高腔剧目大全中常见剧目,尤其湖南省有高腔的剧种,都有此剧,但因多年不演,只有辰河戏尚存整本,其他剧种常演的仅《投笔》、《脱靴》二折。班超投笔时,有以生行饰演,有以小生应工。祁剧《投笔》,丑行饰陈直,念白较其他剧种为多。各剧种不尽相同。五十年代湘剧、辰河戏均有改编的整本《投笔记》演出,1982年湖南省京剧团有吴容甫新编本,参加湖南省巡回演出戏剧季,获演出二等奖。此外,祁剧、辰河戏、衡阳湘剧、常德汉剧及京剧、汉剧、川剧、桂剧、秦腔均...有此剧目。【展开全部】
琵琶记
湘剧传统剧目《琵琶记》,源于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的同名传奇,其讲述的是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是湘剧高腔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之一。其中《描容上京》《琵琶上路》为湘剧常演片段。《琵琶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自问世以来,流播六百余年,一直颇受世人的关注。全剧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在祁剧、辰河戏中为高腔,衡阳湘剧高昆间唱。另外,京剧、昆曲、川剧、汉剧、徽剧、淮剧、豫剧、评剧、梨园戏等剧种有此剧目。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由湖南省湘剧院演出的《琵琶记》,还荣获了文化部首届文华奖。【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