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池温泉山庄
瑶池温泉山庄是一个温泉为主题的住宅旅游区,以原生态、园林式露天温泉为较大特色,由瑶池宫、会展中心、室内游泳馆、体能拓展基地等组成,同时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和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相结合,成为华中地区的首创。瑶池温泉出井温度达53℃,富含36种微量化学元素,素有“华夏第一药汤”之美称;分为祝福区、瑶池区、药物汤泡区、spa水疗区和泡池区,拥有十大类40多个功能各异的特色温泉池。
禹王城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禹王城遗址位于山西夏县禹王乡的禹王村、庙后辛庄、郭里村一带,为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北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马光墓约3公里。因传说夏禹曾在此居住过,故俗称禹王城。据考证,禹王城即春秋战国时的魏国国都安邑城,也是秦、汉及晋时的河东郡治所。禹王城遗址南面中条山,青龙河、天盐河、白沙河、姚暹渠流经东南,鸣条岗枕其西北,地势北高南低。
夏县堆云洞景区4A景区
堆云洞是一座庞大的道观建筑群,因雨后岗上积云缭绕,雾霭长存,洞门云封,故称“堆云洞”。堆云洞始创于元末明初,大小十二座院落错落有致,房上建房,洞里藏洞,因地制宜,错落有致,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历来有“道家仙境”“人间胜景”之美称,因其外观酷似于西藏布达拉宫,又被誉为“山西小布达拉宫”。1928年中共河东特委在这里成立,并在此秘密活动长达十年,被后人誉为“晋南革命的摇篮”。
司马光墓4A景区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光墓属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夏县城北15公里的鸣条冈。墓园占地近6万平方米,墓前有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复制墓碑,哲宗御篆忠清粹德之碑碑额,碑文为苏轼撰并书。东有守坟祠、香火寺余庆禅院,寺内有宋代大殿和记载坟园沿革的历代碑石20通。一代名相、史学家司马光的墓地地位于夏县城西12.5公里的水头镇小晁村北侧,东西长302米,南北宽190米门占地面积近百亩,这里背依鸣条岗,前临故都安邑(禹王城),地势开阔平坦,阡陌交错。北望稷山,南眺中条,可谓详瑞宝地。
东下冯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东下冯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埝掌镇东下冯村青龙河两岸的台地上,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夏商时期二里头文化东下冯类型的典型遗址,总面积约25万平方米。二里头时期城墙等遗迹的发现,显示出东下冯遗址具有的特殊意义。其年代经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1900~前1500年左右。公元前21世纪,夏禹之子启建都于此,即今东下冯遗址。史载:夏朝君主启率众从阳翟西迁到夏(华夏族故地),建都安邑。
西阴村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西阴村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尉郭乡西阴村的西北部,遗址西北隔鸣条岗近涑水河,东南隔青龙河依中条山,是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26年10月18日由清华大学考古学家李济主持发掘,它是中国考古学者主持发掘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是中国人首次独立主持的田野考古工作。1996年国务院公布西阴村遗址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崔家河墓群文物保护单位
崔家河墓群位于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东北部埝掌河与青龙河夹峡的丘陵之上。墓区东接崔家河水库,北接东下冯遗址,西接埝掌河,南接崔家河遗址,崔家河墓群是第六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古墓葬之一,建于周,位于夏县埝掌镇崔家河村东北部埝掌河与青龙河夹峡的丘陵之上,墓群墓地面积12.5万平方米,根据墓葬结构和随葬器物的形制,墓群时代为东周时期或偏早,墓群对研究东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崔家河墓群是第六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古墓葬之一。
薛嵩墓文物保护单位
该墓坐北朝南,占地832平方米。由墓室、甬道、天井、过洞、壁龛、墓道组成。墓冢封土高2.45米,周长91米。墓前有唐大历八年(773年)神道碑一通。现存石羊两尊。甬道内保存有约20平方米的壁画。国家第六批文物重点保护名单。薛嵩,右武卫大将军薛仁贵之孙,范阳节度使薛楚玉之子,唐朝中期将领,年轻时以臂力骑射闻名,为人豪迈。安史之乱时,投安史叛军。累战有功,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在大乱之后的重建工作上,薛嵩作出了很大贡献。
大洋泰山庙文物保护单位
大洋泰山庙位于山西省夏县瑶峰镇大洋村。创建年代不详,据梁架题记,元大德八年(1304年)、明隆庆五年(1571年)均有修葺。建筑面积132平方米。坐北朝南,庙宇建筑毁坏严重,现仅存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悬山顶,前檐辟廊,柱头斗拱五踩单翘单昂。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插廊,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殿内四椽栿底部有“元大德八年重修”等题记。
夏县博物馆
夏县博物馆位于夏县城内解放南路,是1988年成立的股级全额事业单位,隶属于夏县文物局。馆藏文物已达38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