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五娘
梨园戏有着许多广为人知的剧目,其中明代创作的《荔枝记》,作为梨园戏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梨园戏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荔枝记》在流传过程中出现字多差讹,曲文减少的现象,后增加"颜臣勾栏诗词北曲",并改名为《荔镜记》。《荔镜记》以轻喜剧的手法,描写抒情的爱情故事,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而数百年来盛演不衰,传唱不绝。由于故事出自闽粤两地,所以《荔镜记》分别以泉、潮方言、声腔演出。新编梨园戏《陈三五娘》是根据传统剧目《荔枝记》改编,戏文增加了不少精彩情节,一些后来被删节的戏文,则成为民间故事。随着陈三五娘传说不断充实,后来又衍生了曲艺、舞剧、话剧、长篇小说以及电影戏曲片、故事片等文艺形式。
郭华
小梨园传统剧目《郭华》,又名《胭脂记》,现存老艺人蔡尤本口述记录本六出。本剧讲述了书生郭华上京赴试,与胭脂铺女子王月英相爱;郭华因酒误约,醒后,吞月英留下鞋而亡,幸为土地神救活,遂成就美事。1955年起,先后经林任生、尤世赞、吴捷秋整理,由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演出。1959年,由中国新闻社与香港华文电影制片公司联合拍成彩色舞台艺术片,改名《胭脂记》,现已成为梨园戏代表曲目之一。
商辂
梨园戏《商辂》,是根据梨园戏小梨园流派传统折子戏《雪梅教子》和梨园戏老艺人许志仁口述的下南流派传统剧目《商辂》整理改编而成,整编后的梨园戏《商辂》以大团圆结局。本剧讲述了商辂幼年时顽皮逃学忤逆,其寡母秦雪梅坚贞守节,断杼教子,商辂知错立志奋发。数年后,商辂连中三元,为其母秦雪梅奏请筑守节烈女牌坊。权臣李文希设计陷害,欲使秦雪梅失节而告商辂欺君之罪,丞相吴文基舍命力保商辂,经一番周折,真相大白后李文希害人反误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