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客家家常菜的代表,是最受欢迎的餐桌美食之一。梅菜扣肉由五花肉、梅菜、葱白、姜片等制作而成,先炸再蒸,特色是走菜时,把肉反扣在盘中,梅菜被盖在猪肉下,吸收浓郁的汤汁,猪皮朝上,颜色非常诱人。梅菜扣肉不仅好看而且好吃,成菜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梅菜扣肉经过客家人的传播,已经扬名四海,在海外也很受欢迎,据Maigoo网小编了解,梅菜扣肉与盐焗鸡、酿豆腐,被称为客家三件宝。
盐焗鸡
盐焗鸡是客家招牌菜,做法简单,味道咸香,口感鲜嫩,深受人们喜爱。盐焗鸡既是待客佳肴,也是日常菜品,把用配好调味料腌制好的光鸡用纸包好,放入炒制好的砂锅盐堆里焗制1小时左右,取出后即可食用。鲜润、咸香、醇厚的盐焗鸡含有大量钙、镁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而且价值很高,适合男女老少食用,做好的盐焗鸡皮软肉烂,可以直接用手拆吧着吃,拆开的盐焗鸡撒上一些白芝麻,吃起来会更香,喜欢撕肉蘸汁吃的,可以把锅里的原汁倒出来蘸着吃。
开煲狗肉
开煲狗肉是一道独具风味的客家菜肴,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兼具多种滋补保健功效。开煲狗肉的吃法和火锅类似,尤其适合在冬天食用,馥郁芬芳,愈吃愈可口,愈吃愈暖和。做开煲狗肉,先将宰好的狗原只烧至金黄,然后斩件,用花生油、姜、蒜爆透,再加入柱侯酱、腐乳、陈皮、酒、糖、精盐、味精、汤料等炒匀,转人瓦罐再用慢火炆至熟,最后,配搭生菜边滚边吃。滚熟的狗肉,具有一种浓烈的诱人香味,故狗肉又有“香肉”的美称。
三杯鸭
客家三杯鸭是一道家常的客家菜,口味偏重肥、咸、熟,非常浓郁、酥香。这道菜的做法讲究,用特制调味料将鸭子腌好,然后将油锅烧热,将鸭子放入锅中,待表皮泛起金黄后捞出,热锅中留用适量油,放入姜、葱爆香,把酒、酱油倒入,传出香味后再把鸭子放入其中,并倒入足够的水闷煮,收好汁后捞出放凉切件即可食用。用生抽酱油、糖、客家酒做的客家三杯鸭,不仅烧色诱人,酱色好看,味道还十分接地气,酱味浓香,鲜咸可口,油而不腻,相当好吃。
客家萝卜丸
说道到客家家常菜,就不能错过客家萝卜丸,是一道吃法多样的美食,而且还有着平安团圆的美好寓意。客家萝卜丸有素丸子、肉丸子两种,素丸子以萝卜丝和薯粉为原料,肉丸子以萝卜丝和猪肉碎为原料,吃的时候可清蒸可油炸,清蒸萝卜丸剔透油亮,油炸萝卜丸外酥内糯,口感各具特色,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做汤或配菜。在油重味浓的客家菜中,萝卜丸是比较独特的,而且做法很简单,是客家人餐桌上最常见的菜色之一。
猪肚鸡
猪肚包鸡又名猪肚鸡、凤凰投胎,属于客家菜系,是客家饮食文化中的代表汤品。猪肚包鸡是鸡提前在猪肚里煮熟,猪肚和胡椒的香味浸润到鸡肉的每一寸,猪肚吸饱了汤汁爽脆弹牙,在调味碟里打个滚,软嫩又入味,汤色鲜中带甜,还有浓郁的药材味和白胡椒的香气。猪肚包鸡最早是客家女人坐月子时吃的一道菜肴,具有补虚损、健脾胃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寒、体虚怕冷者食用,慢慢成为是一道客家地区酒席必备的餐前用汤。
东江酿豆腐
客家菜有什么特色家常菜?客家酿豆腐就是客家传统风味菜,是客家饮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道传统菜品。酿豆腐的制作工艺很独特,“酿”是一个客家话动词,表示“植入馅料”的意思,“酿豆腐”就是“有肉馅的豆腐”,将豆腐切成小块,在每小块豆腐中央挖一个小洞,将香菇、碎肉、葱蒜等佐料填补进去,然后用砂锅小火长时间煮,吃的时候配味精、胡椒等调料即可。作为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菜,酿豆腐还开起来客家人“无菜不酿”的先河,包罗南北的美食风格。
三及第汤
三及第汤是一道受欢迎的客家家常汤品,用猪肝、瘦肉、猪肚三种食材比作三及第而得名。三及第汤要想好喝,需要保证食材的新鲜,不要过水的猪肝和瘦肉是最好的,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食材的美味,汤里还会加一些青菜,开水煮过之后,不会有涩味,反而会更加清新。因猪杂种类的多寡分为四及第汤、五及第汤、六及第汤,当然最常见的还是三及第汤,三及第汤一般搭配客家腌面一起吃,是客家人最常见的早餐,可以让一整天都过得很舒服。
瓜花酿
瓜花酿是以南瓜花、猪肉馅为主料的菜品,是十大家常客家菜之一。瓜花酿做法简单,将南瓜花摘洗干净,油条、豆腐、小葱、猪肉切碎拌成馅料,然后将馅料放入南瓜花中,花尾一收一包,浑然天成,先放入油锅中煎,再加水盖上锅盖焖煮至汤汁收干即可。出锅的瓜花酿带着独特的香甜鲜味,夹一个放进嘴里,花瓣清甜,拌上里面豆腐的软滑以及小葱的清香,一口咬下去,鲜香与微甜迅速溢满口腔,其滋味香而不浓,甜而不腻,是夏季最鲜香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