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棋仕女图》
《弈棋仕女图》,唐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1972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墓的屏风画,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为新疆博物馆国宝之一。这幅屏风画出土时已破碎,经修复,重现了大体完整的11位妇女儿童形象。画面以弈棋贵妇为中心人物,围绕奔棋又有侍婢应候、儿童嬉戏等内容,是描绘贵族妇女生活的一组工笔重彩风俗画。画作虽出土于边疆,内容却是典型的唐代贵族妇女形象和服饰,透露出中原气息。可以说,《弈棋仕女图》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为研究唐代绘画技艺、服饰艺术、地方民俗,化妆技术、围棋发展等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形象资料。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汉代织锦护臂,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95年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锦面绢里,为五重平纹经锦,纹样和题材新颖别致,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花纹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气纹及孔雀、仙鹤、避邪、老虎等瑞兽纹,上下每两组循环花纹之间贯穿小篆体“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其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堪称是我国汉代锦的精华,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同时也是新疆博物馆镇馆之宝。
楼兰美女
新疆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楼兰美女干尸就是其中之一。楼兰美女,是1980年新疆楼兰古城遗址内发现的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楼兰美女是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三千八百年的历史,经过科学测定该女子死时为四十五岁左右,生前身高1.55米,身着粗质毛织物和羊皮,足蹬粗线缝制的毛皮靴;发长一尺有余,呈黄棕色,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至于是不是当时楼兰城的土著还是外迁民族,这都是未解之谜。新疆博物馆的干尸太多了,保存地都十分完好,除了新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楼兰女尸外,还有营盘男尸、小河墓地女尸、且末男尸和女尸等。
方格兽纹锦
方格兽纹锦,北朝时期丝绸,于1968年出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墓地,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北朝方格兽纹锦长18厘米、宽13.5厘米,此锦是由褐、绿、白、黄、蓝五色丝线织成的经锦,经线分区牵入,每区仅三色,其中绿、黄经丝轮流用来织制纹样地色,形成了绿白、黄白相间的纵向宽条纹。横向则以红、白、蓝经丝作细条,把纵向的宽条纹隔成方格状,在每块方格纹内织出一只兽纹。北朝方格兽纹锦花纹区别于汉代织锦的特点是图案有较强的稳定性,以长方格构成织物图案框架,格内填饰牛、狮、象、人物和伞盖,给人以规矩大方的美感。此件为二重经锦,织造工艺精湛,是北朝至隋朝具有代表性的织锦。
阿图什人头骨化石
阿图什人头骨化石,1981年9月出土于新疆阿图什阿湖乡,被考古学家称为“阿图什人”人头骨化石,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最初发现的人头骨化石共4块——前额骨、头颅骨和2块蝶骨。1983年7月,在同一地点进一步发现了另外3块人头骨化石,与先期出土的4块组合后,复原出一个人头骨上半部外形。头骨长117.5毫米,宽123毫米,重443.5克。考古学、人类学、地质学专家对阿图什人头骨化石的特点、级别和地层、地理环境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和分析,鉴定这一人头骨化石至少有一万七千年的历史,为18岁左右的男子头骨,比现代人头骨要厚。“阿图什”人头骨化石的出土,意义重大,它证明新疆地区历史悠久,至少在一万七千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