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浙江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时间:2024-12-22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玉琮,新石器时代玉器,1986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反山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为浙江省博物馆国宝级文物。整器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重约6.5千克,黄白色,有规则紫红色瑕斑。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有对钻圆孔。琮体四面直槽内上下各琢刻一神人兽面纹图像,共八个,用浅浮雕和细线刻两种技法雕琢而成。该玉琮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制作技术高超,可称神工鬼斧,是目前发现良渚玉琮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被称为“琮王”,更是良渚文化玉器的瑰宝。

越王者旨於睗剑

越王者旨於睗剑,战国时期的青铜器,1996年征集,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是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此剑通长52.4厘米,剑体宽阔,中脊起线,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茎绕丝质缠缑。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为:者旨於睗。此剑附有完整的剑鞘,系用两块薄木片粘合而成,外用丝线缠缚加固,再髹以黑漆。该剑完整无缺,亮泽如新,寒芒泠泠,距今2400多年,依然不锈不蚀,风采依旧;剑刃极薄,异常犀利,吹毛可断,加上剑鞘齐全,缠缑完整,集如此多的优点于一身,在出土或传世的吴、越剑中可谓绝无仅有,实为剑中之极品,稀世之珍宝。

双鸟朝阳纹牙雕

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新石器时代牙骨角器,1977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出土,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这件牙雕是一件"蝶形器"的残件,上半部残缺,底端也稍残;长16.6厘米、残宽5.9厘米、厚1.2厘米。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间为一组由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的太阳纹,外圆上端刻出炽烈的火焰状,以象征着太阳的光芒。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面向太阳,成对称形。四周钻有六个小圆孔,以便于捆绑或悬挂之用。该牙雕构图对称和谐,线条生动流畅,是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为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是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原始雏形,堪称旷世珍宝。

伎乐铜屋

伎乐铜屋,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1982年出土于浙江绍兴市坡塘狮龛子山306号墓,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这件铜屋通高17厘米、面宽13厘米、进深11.5厘米,铜房屋通体为青铜质;平面作长方形,三开间,进深三间,房屋正面没有墙和门,仅立着两根柱子,呈透空格子状。室内跪坐六人正在奏乐,分别呈击鼓、抚琴、吹笙和咏唱等姿态。整个器物密布大面积具有南方特色的纹饰,屋顶是四角聚集的尖顶,顶上立有一根高7厘米的八角柱,柱顶则停着一只鸟。整件器物所提供的信息,使越人生活的画面变得较为丰满和清晰。此器小巧精致,制作工艺复杂,采用了分铸法,是罕见的先秦青铜房屋模型,对研究先秦建筑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唐彩凤鸣岐七弦琴,为落霞式,是唐代第一斫琴名家雷威的杰作,传世品,现为浙江省博物馆国宝。此琴通长124.8厘米,有效弦长116.3厘米,额宽16.3厘米,肩宽18.8厘米,尾宽12.5厘米,造型古朴典雅,背面有冰裂断和小流水断,美丽而别致。龙池上方有“彩凤鸣岐”琴名,下为近代琴学大师杨宗稷的三段鉴藏赞美铭,龙池腹腔内有正楷“大唐开元二年雷威制”题刻,是“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的雷公琴。该琴琴体浑厚,声音绝佳,可与著名唐琴“九霄环佩”相提并论,是一件举世无双的珍宝,国宝级文物。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要说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有哪些?在买购网小编看来绝对少不了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为其师弟郑樗(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大段部分被称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小段的部分称之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虽为烬余本,火痕宛然可辨,然结构完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俨然富春在望。此图以水墨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在笔法上取法董源、巨然,但又更简约利落,是黄公望水墨山水之巨作,堪称中国文人山水画的典范,对后世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代吴越鎏金银阿育王塔

鎏金银阿育王塔,五代吴越时期文物,2001年浙江省杭州市雷峰塔地宫出土,国宝级文物,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这件阿育王塔通高35.6厘米、基座边长12.5厘米,塔完整无缺,由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由纯银捶揲成型,整体铆焊套接,具备着汉民族、藏民族和印度、南亚诸多艺术特点,是五代吴越国末代君主钱俶营建“皇妃塔”(即雷峰塔)时专为皇妃塔打造。此塔为首次发现的吴越银阿育王塔,具有极为重要的艺术、哲学、历史、佛教,工艺研究价值,是研究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重要实证物证;银塔内置奉安“佛螺髻发”的金棺,使其成为了最高规格的阿育王塔。

彩塑泥菩萨立像

彩塑泥菩萨立像,北宋时期雕塑,1965年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白象塔出土,国宝级文物,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为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是浙江省博物馆必看的珍贵文物之一。这尊彩塑菩萨立像通高64厘米,像保存比较完整,彩绘已有脱落。菩萨头戴佛观,眉目清秀,配饰华美,双手胸前合十,脚踏莲花座,整体呈s形俨然一副曼妙的北宋少女风貌。该件彩塑菩萨立像文物,不仅是绝世妙手倾注满腔的宗教热忱精雕细塑的完美杰作,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也是宋代彩塑造像的典范之作、彩塑造像中的稀世珍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号称“东方维纳斯”,填补了中国北宋彩塑空白。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